客服熱線
15 315 315 315
繼發布《2014淘寶聯合警方打假報告》后,12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公開阿里的大數據打假模式,并發布線上線下聯動打假的未來趨勢。這是阿里巴巴成立15年來,首次向社會全方位揭秘其打假的工作機制。同時,阿里正在考慮,未來定期公布基于淘寶打假數據得出的“全國線下假貨分布及流通地圖”。
淘寶作為線上網絡交易平臺參與到線下打假行為是有重要背景原因的。目前,“線下制假,線上售假”已經成為假貨流通市場的一個環節。網絡的虛擬性、過低的準入門檻和松散的監管體系使得網絡售假成為近年來的新現象。針對這種情形,立法機關在修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增加了網絡交易平臺責任的特殊規定,交易平臺應承擔提供銷售者真實身份的義務,并在“明知”售假時與造假者承擔連帶責任。
在大數據背景下,交易平臺在理論上擁有銷售者網絡行為的一切數據,很難證明自己對可能出現的售假并不“知情”。所以,網絡交易平臺存在與售假者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風險,與其等到售假侵權后“亡羊補牢”,不如提前行動做到“未雨綢繆”。同時,電商平臺全程參與到打假行為中,也為保證平臺信譽,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做出表率,只有凈化網絡交易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達到平臺與用戶共贏。
我國自消保法和產品質量法出臺,高壓打假已有三十余年,屢打不止,屢禁不止。淘寶打假報告顯示,個別地區的售假制假已經形成“產業鏈”,甚至出現“區域經濟”特色。這充分反映出我國打假存在制度上原因,打假監控止于“抽檢”,工商執法止于“罰款”,懲罰售假犯罪起于“投訴”,高壓打假源于“曝光”。這些流于形式的打假措施從未真正有效的撼動過制假售假者追求“暴利”的野心。當然,個別地方政府的經濟保護主義也為假貨開了綠燈,不然不會出現造假區域如此集中。
假貨是個社會綜合治理工程,它的源頭在線下不在線上。網絡時代固然讓售假更加便利,但也同樣方便了打假。因為,任何網絡售假行為在網絡上都會留下痕跡,通過平臺發現這些痕跡,利用大數據找到制假、售假者,聯合執法部門統一行動。這不僅是電商作為網絡交易平臺的責任,也應是各大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社會責任范疇。
希望淘寶打假行為可以作為一個新的開始,也期待更多的網絡服務提供者可以加入進來,讓網絡經濟時代可以成為假貨的終結時代。
<<上一篇:真正的打假:讓每件商品都有身份證(可變二維碼標簽) 下一篇:朋友圈為何淪為“假貨重災區”,關鍵辨假是難題>>
客服電話 & 微信: 15 315 315 315
地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市天府新區興隆街道湖畔路西段99號
成都終極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蜀ICP備2021024182號-3 川公網安備51015602000244號